最近,“小鎮做題家”這個詞火了。而央視正在熱播的劇,講述的就是“小鎮做題家”的故事。
有一個女孩,出生于廣西農村,從小家境貧寒,父母身體都不好。
她深知讀書改變命運,于是發憤圖強,從村里讀到鎮上,再從鎮上讀到縣里。大學時,她考入山西長治學院,之后又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攻讀研究生。
大學畢業后,她考上了家鄉的選調生,成為了貧困縣的首位女書記。
當時很多人不理解,因為她家里仍是貧困戶,爸爸肝癌做了兩次大手術,媽媽有先天性心臟病。“正確”的選擇,應該是留在大城市里賺大錢,但她義無反顧地回去了。
在她的帶領下,全村經濟飛速發展,22%的貧苦率降至2%。她建立電商服務站,幫助村民銷售砂糖橘,為30多戶貧困戶創收。
她就是在暴雨夜被山洪掩蓋的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女書記——黃文秀,去世時年僅30歲。
以黃文秀為原型,由楊蓉主演的電視劇《大山的女兒》正在央視熱播,開播至今,收視率一路走高,穩穩霸占全網收視第一的位置。
如今,大女主角依舊是電視劇市場的主流題材,女主角自立自強之余,一定會得到來自男性的愛慕與幫助。看似講述女性力量,實則仍有男性幫扶的影子,獨立了,但沒完全獨立。
但《大山的女兒》沒有所謂的男主角,唯一有名氣的劉奕君,也是白坭村的書記,是女主角黃文秀幫扶、合作的對象。
楊蓉說,她沒覺得自己在演戲,因為文秀書記的故事是真實發生的,作為演員,只是要把故事與情感飽滿地表現出來就好。
黃文秀的成長之路,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就是她自己,她勇敢、善良、正直,她的心里裝的不是自己,是整個村、整個縣的人民。
她不需要借助其余人的力量,她就是力量本身,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。
為了更加立體地展現出黃文秀的魅力,楊蓉還為角色設計了一些小心思。比如回鄉之前的文秀一直穿裙子,因為她是愛美的,和所有同齡女孩一樣。
但是回鄉工作之后,文秀就再也沒有穿過裙子,一直是褲裝,因為每天走訪村民、干農活,必定要舍棄一些東西。外貌上的前后反差,使得文秀更加鮮明,更加立體。
當時劇組在廣西拍戲,還有百坭村的村民驅車一兩個小時,就為了看楊蓉演得像不像。
更難得的是,因為故事發生在廣西,文秀也是廣西人,全劇演員幾乎都操著一口廣西味的普通話。楊蓉是云南人,劉奕君是陜西人,但他們都在努力向廣西口音靠攏。
劇組的群演,就是百坭村的村民。劇情正是拍攝百坭村摘掉貧困村的帽子,此時文秀書記已經不在了,當時群演們高興之余,痛哭懷念著文秀書記。
這不是演,是真情流露,哪怕是真正的演員,也演不出他們的一半真情。
就是如此樸實的情節,大批觀眾被打動到淚流滿面。
或許有人對于主旋律電視劇不抱期待,但《大山的女兒》真的不一樣,兩位主演用精湛、自然的演技,為觀眾展示了真實的力量。
在某瓣的打分頁面,基本都是四星和五星,楊蓉劉奕君不是流量明星,不會有粉絲來控評,這些都是觀眾看劇后的真實感受。